首页

韩国女王艾踩

时间:2025-05-24 11:46:30 作者:侨领侨商谈中国—中东欧合作机遇:“小步快走”助中企拓多元市场 浏览量:64885

  中新社香港9月30日电(记者 刘大炜)10月1日临近,香港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渐浓,“中国红”布满大街小巷,各项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也随之展开,共同迎接新中国的75岁生日。

  “今年是75周年国庆的大日子,也是特区完成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完善地区治理、重塑区议会后的首个国庆,意义特别。我鼓励市民踊跃参与各项活动,一同热烈庆祝国庆75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如是说。

  全城飘扬“中国红”

  每逢重大节庆,由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组成的“旗海”是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风景线。在今年,香港特区政府还设计了新的宣传标识。

  “宣传标识以‘中国红’为主调,加上金色亮眼字体,以插画风格描绘国家著名标志建筑——万里长城,以及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组合体’,庄重和典雅地表达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民族自豪感。”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说。

  据了解,10月1日前后,含有这一标识的海报、横幅与国旗、特区区旗、灯柱彩旗等宣传品一起,在全香港超过5000个地点展示。这些节庆宣传品数量超过18.5万件,规模达历年之冠。

  在香港商业步行街之一的利东街,市民陈先生正在“旗海”下合影留念。他对中新社记者说,在国庆的日子与“旗海”合影已成了他每年的惯例,看到香港处处飘扬“中国红”,他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自豪和感动。

  多彩活动增添爱国气氛

  夜幕下,在粤语版《东方之珠》的音乐声中,由1500架无人机组成的“紫荆花”近日在维多利亚港上空缓缓绽放;西九文化区竹翠公园草坪上,1552位参加者在短短2分32秒内同步展示爱国主题歌曲的手势舞,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环展城馆,一场浓缩了国家和香港今昔变化的微型艺术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今年国庆多了很多活动,增加了参与感!”“多彩的活动让香港更活跃。”活动后有围观市民这样说。国庆节期间,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会筹办超过400项活动,不少商家同时推出优惠措施,增添欢庆气氛。

  一系列庆祝活动,不仅加入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成就、展现香港与国家休戚相关和共同发展等元素,更着重促进青年人通过交流协作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国庆盛事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只有让下一代参与庆祝国家‘生日’,才能让他们更理解爱国爱港精神。”香港同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筹备委员会执委会执行主席蔡冠深说。

  好事连连,喜上加喜

  就在香港全城喜迎国庆之际,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日前抵达香港,加入香港这个大家庭,此消息再度推高香港喜迎国庆的热闹气氛。结合国庆契机,香港一系列迎接大熊猫活动持续上演。

  “大熊猫可爱的形象非常讨人喜欢。”香港市民陈嘉怡说,“如今香港有6只大熊猫了,6是吉祥的数字,希望它们可以为香港带来更多快乐!”

  而在大熊猫抵港当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组合拳”,多项重磅政策同时推出,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这些利好措施也引发港股强劲反弹,相关指数连涨5日。其中,香港恒生指数30日收报逾21000点,继续刷新年内高点。

  “一系列利好消息再次证明国家对香港的重视和关心。而香港也要用好这些机遇,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说。(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速递)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会期7天 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同时,珠海机场对旅客乘机出行体验的相关服务措施进行精细优化,如持续完善服务保障流程,针对首乘旅客、老年人、无成人陪伴儿童等特殊旅客,设置定制化服务产品,提供咨询、引导等乘机服务。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5月8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张明强的公司——海宁明基布艺坐落在中国家纺名镇——许村,这里以生产窗帘墙布等纺织品为主,在制作马面裙方面,有着一定的工艺基础。

中方回应同巴拉圭关系正常化问题:望巴拉圭早日站到历史正确一边

“右前方的农田里,有几只白头鹤,快拍!”在鄱阳湖畔的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江益镇,余鹏海举起望远镜观察片刻后,指着不远处的农田说。

【两会声音】民革中央副主席陈星莺:更好发挥“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用

“咖啡浓郁的香气,恰似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情谊。”福建省副省长、全国台联副会长江尔雄在致辞时表示,这颗咖啡果从台湾来到漳州生根发芽,是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她期待两岸农业、文化领域加强交流合作,让更多台胞了解福建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潜力。

海南自贸港吸引力走强 “外资入琼”热度高

“借助这次会议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两岸教育中,共同面临着包括数位工具介入在内等问题。”黄彦融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说,“特殊教育需要走向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两岸教育本一脉,特殊教育的交流更要站在同一个思维起点上进行对话。”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